竞聘
竞 聘
一个跨国公司登陆中国市场,急需一名营销业务员,由于待遇十分优厚,应聘者蜂拥而至。
招聘题目更出的(得)刁钻古怪,请你想办法把木梳卖(给)和尚,光脑袋的和尚要木梳干什么?许多应聘者知难而退,剩下的四个应聘者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理拿木梳而去,为期十天。
10日过后,只有三人仍旧来应征(聘),第一个说他卖出把木梳。他报告说,自己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脑袋痒的小和尚,他便推销说,木梳抓痒比手抓更方便舒服,小和尚便买了一把。
第二位高兴地说他卖出十把木梳,他去了一个有名的香山古寺,见进香者的头发被山风吹乱,就对寺院的主持说,“蓬头垢面是对佛祖的不敬,应在寺院的香案前放把木梳,供善男信女梳理头发,主持便买了十把。”
第三位信心十足,他卖出一千把木梳,他来到一个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,对主持说“凡是进香的朝拜者,都有一颗虔诚的心(,)宝刹应有所赠,以做纪念。我有一批木梳,您只要请师傅在上面刻上‘积善梳’几个字,不但成了赠品,而且可以加价出售,从中大发横财。”主持大喜,立即签了一千把木梳的定单。
第三位应聘者被选已成定局,但遗憾的是正在招聘人员准备收摊子时,第四位应聘者满头大汗的(地)赶到,他推销掉一万把木梳,原来,他并未像前三位应聘者吃苦受累,踏破铁鞋磨破嘴皮求人,而是给市里宗教事务办公室的亲戚打了个电话,请他想办法帮忙,并保证事成之后两个xx分成,他的亲戚便让秘书起草了一份文件,要求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寺庙必须认购多少木梳,否则停发工资,降低主持及寺庙的行政级别……各寺庙接到红头文件不敢怠慢,纷纷认购。并将定单送到应聘者手中。老外听完,又喜又忧: 这也叫推销吗?”第四位应聘者说:“这你们老外不懂了——在中国,要想打开市场得先打通官声,抓住后门才是关键。”老外通过电话(问老总),老总当即表态:“打开中国的销售市场,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