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大坝的建成,坝内水位将抬升100米,衢塘峡和巫峡水位将抬升40米,原水位线以上百米之内的自然人文景观,以及地下文物将被全部淹没,如屈原祠、张飞庙就在水位线以下。这无疑是很大的损失。虽然原来的部分景观和地下文物被永久淹没了,但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,如小三峡的水位将得到很大提升,水路由原来的40公里延长到了50多公里,大大增加其旅游价值。现在这个景点显然是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,前景十分看好。
这次三峡之行,总的感受是老景点不减当年,新景点也出手不俗。被称为三峡“天下雄”的瞿塘峡夔门和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的巫峡十二峰的瑰丽风光,依然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。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小三峡这个“新秀”!我想,凡是去过小三峡的人,一定有同感,我们大概都是喜新而不厌旧的吧。
世人都说小三峡以幽奇秀险著称。它是由龙门峡、巴雾峡和滴翠峡组成的。龙门峡入口处,有座跨度180米的单孔公路桥一座,像一道彩虹凌空而卧,随着蓄水水位的上升,这座美丽的虹桥将很快被拆除了,游客纷纷拍照,为它留下许多历史性的镜头。龙门峡段内有秦汉时期开凿的3公里长的古栈道深嵌崖壁,由此可以想见古代航运之艰难。巴雾峡则像十里艺术长廊,天然长卷山水画。这里有著名的观音莲座峰耸立岸左,惟妙惟肖。还有谜一样的悬棺,安放在刀切斧凿般的高崖岩穴之内,让人看来不寒而栗。这里碧水如染,钟乳倒悬,红叶闪彩,猿声彻谷。滴翠峡的样子则是伟岸阳刚,雄奇险峻。右岸百米悬崖上有罗家寨,传说明清之际,有一罗姓青年与狐仙结拜,在此燃灯苦读。此寨之上危崖倒悬,高逾百丈,崖巅清泉如注,无云而雨,游人争灌泉水不暇。我也在这儿灌装清泉一瓶,带至家中,与去年所采集的黄河壶口瀑布之水并放珍藏。50公里的游程,瞬息即过。如果游客还不满足,喜欢继续探幽览胜,在小三峡的尽头,还有小小三峡,可续好奇者的游兴。
游完小三峡,我感觉她就像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所描写的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妙龄少妇。小三峡峰峦叠翠,壁立千仞,峡涧幽深,奇异诡谲,山重水复,柔情万种,鸟鸣猿啼,山歌互答,草木逸香,一派人间绝境,天下岂可复得!
三峡旅游的高潮在三峡大坝。12日中午,我们在三峡码头下船,乘缆车上岸,再乘公共车去三峡大坝。在大坝下参观了长江水族馆,见到了中华国宝——中华鲟和白江豚。然后去大坝参观。大坝检票口排起了如龙的长队,安全检查制度出奇的严格,有武警维持秩序,保安对每个游客进行安全检查,除了手机、照相机、手表这三样东西,任何东西都不准带,就是卫生纸和手帕也不可以。参观地点设在大坝中部的外侧,用不锈钢围栏围成一个大约20平米的狭长夹道,游客只能在这个范围内看大坝的顶面和外侧面,拍拍照片而已。从大坝上下来,到坛子岭公园稍做停留,回到大坝之下拼命拍照。然后去黄陵庙。
黄陵庙是长江三峡沿岸第一大庙,位于西陵峡段的黄牛峡,掩映在南岸一片香柑金桔林中。原名黄牛祠,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,现存的建筑是明万历四十六年(公元1619年)仿宋式建筑重修的。据说是因黄牛助大禹治水,触开了夔门,人民为了纪念黄牛治水的功劳,而建黄牛庙。诸葛亮治蜀时,曾予以重修。宋代开始改祭大禹。庙的主体建筑是古人为纪念夏禹而建的禹王殿。殿内有36根两人合抱的大立柱,柱上浮雕九条蟠龙。殿前石碑上刻有诸葛亮到此因感禹王治水的功绩而题写的碑记。 黄陵庙,山水奇特惊险,有古歌曰:“朝见黄牛,暮见黄龙,三朝三暮,黄牛如故。”说明了这一带路途的艰难。李白、白居易、陈子昂、刘禹锡、苏轼、欧阳修、陆游、王士祯都曾在此留下诗文。李白曰:“三朝见黄牛,三暮行太迟,三朝又三暮,不觉鬓成丝。” 黄陵庙内还有许多记载历代三峡水文情况的碑刻。其中一块记载着清同治九年发大水,淹到了殿堂上的金匾,是三峡里最高的一次水位。
黄陵庙大殿门楣所悬“玄功万古”的匾额。为明代一位亲王所书,据说是古代十大名匾之一。黄陵庙的位置正好在大坝之下7公里处的黄牛岭下,也许是历史的巧合,它位于三峡大坝之下和葛州坝之上,处于长江两大工程之间。在大禹治水的数千年后,中国人民又在治水的历史上继承先人的事业,做出了比大禹更加伟大的业绩,续写了新的治水篇章。晚上,我们在大坝之下,观看了由三峡工程总公司演出的大型文艺晚会,场面宏大,振奋人心。然后回到船上,继续三峡的尾声之旅。回过头来,我再来好好说说三峡大坝。
三峡大坝座落在西凌峡中段,宜昌市三斗坪镇,由主坝和副坝组成,横锁长江,巍巍壮观。大坝主体长2309米,高185米,最高蓄水位175米,总库容393亿立方米,防洪库容22亿立方米。大坝左边为船闸,右边为发电设备,中间为泻洪闸。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水利史上最大的一项工程,比巴西的依太普大坝还要大。三峡大坝集防洪、发电和航运三大功能于一身。工程采用一级开发,一次建成,分期蓄水的建设方案。这虽然是一处人造景观,但其旅游价值也是极大的。当我站在这个雄伟的世纪工程的坝顶,俯瞰滚滚流淌了千万年,曾经给中华民族送来无限福祉,同时也带来无穷灾难的浩荡长江巨龙,被驯服得如此温顺服帖,我既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感到骄傲,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扬没眉吐气。
建设三峡工程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。孙中山先生早在1919年《建国方略》中就提出:“自宜昌而上,入峡行,改良此上游一段,当以船闸堰其水。使船得逆而行,而又可资其水利。”从此开启了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设想。1945年5月,美国内务部恳牧局的萨凡奇博士,应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之邀请,在考察了三峡以后,向国民政府提交了《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》,由于特殊的历史事件,工程被迫搁置。1958年3月,毛泽东在乘座的“江夏号”游轮上,发出了“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”的宏愿。1992年,全国人大常委七届五次会议做出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。中国人民修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梦想到现实,先后用了75年的漫长岁月。三峡工程的建成,是中国人民告别20世纪所划的一个大句号,也是迈入21世纪新门槛所划的一个预示未来光明前景的大逗号。
仰望着横贯南北,牢牢扎根在三斗坪花岗岩基石上,截断了巫山云雨的三峡大坝,锁住了怒号不羁长江巨龙,从此100年一遇的洪水将被大坝彻底制服,难以为患。长江中下游2300万亩土地和1500万人口的安全从此有了保障。像1931长江洪灾一次淹死亡14.2万人的悲剧将不会重演。1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将受到有效节制。俯瞰三峡天堑,已经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高峡平湖,江面宽度将由原来的60——300米,扩展为1500米——3000米;航运能力将从原来的1000万吨,提高到5000万吨。从此,长江航运史上碎船折樯的悲剧将不复演绎,川江纤夫的号子声业已成为了20世纪的绝响。三峡大坝电站竣工后,每年将向半个中国送去847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,华夏大地的黑夜从此将变得更加光明灿烂!